新闻
4月23日上午,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政策与改革司副司长赵长保、畜牧兽医局副局长王俊勋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介绍,今年以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做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平稳、开局良好。一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8769亿元,同比增长2.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600元,实际增长6.9%,延续了“双增长”的好势头。
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种植结构持续优化
谷雨刚过,农业生产进入春耕大忙时节。针对社会关注的粮食生产问题,魏百刚介绍,今年冬小麦面积基本稳定,长势总体好于去年,现在多处于孕穗抽穗期,再有1个月左右就陆续开镰收获,夏粮丰收基础较好。春耕生产有序推进,化肥农药柴油等农资供应保障充足,预计累计投入农机具2200多万台(套),供应玉米水稻大豆种子70亿斤。当前,南方早稻栽插近七成,东北地区已陆续开始整地播种,全国已播农作物3.5亿亩,完成意向面积的25%以上。
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障方面,201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10.58亿亩“两区”划定任务。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对此,魏百刚表示,农业农村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推进此项工作,已经完成10.16亿亩“两区”划定工作,占比达到96%,上半年有望基本完成划定工作。
下一步,“两区”将实行精准监测,在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时也会向“两区”倾斜,着力夯实“两区”产能基础。研究“两区”的差异化支持政策,调动农民种植“两区”目标作物的积极性,稳定目标作物面积,稳住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本盘。
同时,我国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魏百刚说,今年国家继续实施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启动实施大豆振兴计划,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面积3000万亩,粮改饲面积1200万亩以上。在这些政策的引导下,意向调查表明,“镰刀弯”等非优势区玉米结构调整成果将继续巩固,市场紧缺的优质稻谷、专用小麦、优质饲草等面积有所增加,大豆、油菜等作物面积增加。农产品质量安全稳定向好,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总量接近4万个。
生猪生产和调运正常秩序加快恢复,猪价走势值得高度关注
去年8月我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截至今年4月22日,共发生了129起非洲猪瘟疫情。当前,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势头趋缓,今年共发生疫情30起,有23个省份疫情已经解除,生猪生产和调运正常秩序加快恢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一季度生猪出栏1.88亿头,同比减少5.1%;猪肉产量1463万吨,同比减少5.2%。
王俊勋介绍,发生疫情以来,农业农村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强化疫情排查,及时发现疫情;果断处置疫情,防止第二次扩散;加强重点环节管控,努力阻断疫情传播途径;加强宣传,科学引导社会舆论,努力把疫情防控工作抓实、抓好。截至目前,在已经发生的家猪疫情中有80起疫情是主动排查发现的,已有119起家猪疫情查明了传播途径,全国累计扑杀生猪102万头,中央财政已经安排了6.3亿元的补助经费。据悉,各省加快了疫情确诊实验室建设,做到了疫情及时确诊。同时完成了首批11个非洲猪瘟快速检测试剂的筛选,为快速诊断提供了条件。
 针对近期市场上猪肉价格涨幅较大的现象,王俊勋表示,受疫情影响,生猪产能持续下降。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3月份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出现“双下降”。从价格看,以往春节过后猪价会出现回落,但今年不跌反涨,主要原因是疫情发生后,养殖户的正常补栏没跟上,可以提供上市的肥猪数量不足,供应趋紧导致价格快速上涨。4月第一周,生猪价格为15.15元/公斤,同比上涨36%。总的看,猪价已经提前进入了上涨周期,预计后期生猪供应将趋紧,全年猪肉产量下降,四季度生猪价格将突破2016年的历史高点。
  魏百刚表示,将努力稳定生猪市场供应能力。近期,农业农村部要求各地加强生猪生产和市场监测预警,强化一系列政策措施,确保生猪生产平稳运行。
农村一二三产加快融合发展, 产业扶贫成效不断显现
当前,各地把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重要抓手,大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魏百刚介绍,目前,全国已批准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62个、认定20个,带动各地创建1000多个省级和一大批市县级产业园。一季度,农产品加工业稳定发展,预计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3.4万亿元,同比增长3.6%。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在节假日期间,到农家体验农耕乐趣、品味民俗情调、感知田园风光,成为居民出游的重要选项。农产品网上交易额较快增长,据大数据平台显示,一季度食品类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6.8%。乡村创新创业深入推进,返乡“双创”人员超过780万人。
在回答关于产业扶贫的问题时,魏百刚表示,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工作,各地普遍建立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产销对接活动,强化产业发展科技支撑,产业扶贫成效不断显现,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去年10月,中央巡视组对农业农村部党组开展了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农业农村部对照巡视反馈意见,逐项研究、逐条落实,专门制定整改方案,确定了7方面、78项具体整改措施,并印发了2019年产业扶贫实施方案。今年,农业农村部将以巡视整改为契机,强化资金项目倾斜、强化农产品产销对接、强化科技人才服务、强化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生产发展等相关资金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并优先支持“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全年将举办10场以上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争取覆盖所有集中连片和深度贫困地区,第六批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将优先考虑贫困地区推荐的企业。
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乡村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
农民收入是关系农村民生的重要方面。据介绍,今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市场运行总体稳定,价格季节性上涨,带动家庭经营净收入名义增长5.9%。外出务工总量和工资水平实现双增长,3月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达到17651万人,同比增长1.2%;月均收入达到3996元,同比增长7%,带动工资性收入名义增长9%。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600元,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高于GDP增速0.5个百分点,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53,同比下降0.02。
  赵长保表示,从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来看,仍然处于中高速区间,农民增收形势总体上是稳定的。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农民收入要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翻番的目标。去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617元,目前看,基本可以提前实现这个目标。但是在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的背景下,农民的就业增收还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需要未雨绸缪。近期来看,要做好农业节本增效文章,稳定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发挥传统就业渠道“稳定器”作用,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等,提高农民转移性收入。与此同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增进民生福祉。
关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展,赵长保表示,2015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先后开展三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共确定3个省、50个地市、279个县为中央试点单位,前两批129个县的试点任务目前已经完成。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超过15万个村完成了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确认集体成员3亿多人,累计向农民股金分红3251亿元,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随着农村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乡村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魏百刚介绍,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3525元,同比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快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增速2.7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4388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超过城镇1个百分点,农村市场已成为扩大内需的亮点。
新闻检索
推荐阅读
福建凯发AG·(中国区)官方网站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石亭镇兴亭路和宝莲路交叉处, AONONG
© 201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